mirror of
https://github.com/LearnOpenGL-CN/LearnOpenGL-CN.git
synced 2025-08-23 04:35:28 +08:00
warning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 -6,6 +6,10 @@
|
||||
翻译 | [Django](http://bullteacher.com/)
|
||||
校对 | gjy_1992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在光照教程中,我们简单的介绍了Phong光照模型,它给我们的场景带来的基本的现实感。Phong模型看起来还不错,但本章我们把重点放在一些细微差别上。
|
||||
|
||||
## Blinn-Phong
|
||||
|
@@ -6,6 +6,10 @@
|
||||
翻译 | [Django](http://bullteacher.com/)
|
||||
校对 | 暂无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当我们计算出场景中所有像素的最终颜色以后,我们就必须把它们显示在监视器上。过去,大多数监视器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这些监视器有一个物理特性就是两倍的输入电压产生的不是两倍的亮度。输入电压产生约为输入电压的2.2次幂的亮度,这叫做监视器Gamma。
|
||||
|
||||
!!! note "译注"
|
||||
|
@@ -6,7 +6,9 @@
|
||||
翻译 | [Django](http://bullteacher.com/)
|
||||
校对 | gjy_1992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阴影是光线被阻挡的结果;当一个光源的光线由于其他物体的阻挡不能够达到一个物体的表面的时候,那么这个物体就在阴影中了。阴影能够使场景看起来真实得多,并且可以让观察者获得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场景和物体的深度感因此能够得到极大提升,下图展示了有阴影和没有阴影的情况下的不同:
|
||||
|
||||
|
@@ -6,6 +6,10 @@
|
||||
翻译 | [Django](http://bullteacher.com/)
|
||||
校对 | 暂无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上个教程我们学到了如何使用阴影映射技术创建动态阴影。效果不错,但它只适合定向光,因为阴影只是在单一定向光源下生成的。所以它也叫定向阴影映射,深度(阴影)贴图生成自定向光的视角。
|
||||
|
||||
!!! Important
|
||||
|
@@ -6,6 +6,10 @@
|
||||
翻译 | [Django](http://bullteacher.com/)
|
||||
校对 | [KenLee](https://hellokenlee.github.io/)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我们的场景中已经充满了多边形物体,其中每个都可能由成百上千平坦的三角形组成。我们以向三角形上附加纹理的方式来增加额外细节,提升真实感,隐藏多边形几何体是由无数三角形组成的事实。纹理确有助益,然而当你近看它们时,这个事实便隐藏不住了。现实中的物体表面并非是平坦的,而是表现出无数(凹凸不平的)细节。
|
||||
|
||||
例如,砖块的表面。砖块的表面非常粗糙,显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包含着接缝处水泥凹痕,以及非常多的细小的空洞。如果我们在一个有光的场景中看这样一个砖块的表面,问题就出来了。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砖块纹理应用到了平坦的表面,并被一个点光源照亮。
|
||||
|
@@ -6,6 +6,10 @@
|
||||
翻译 | [Django](http://bullteacher.com/)
|
||||
校对 | 暂无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视差贴图(Parallax Mapping)技术和法线贴图差不多,但它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法线贴图一样视差贴图能够极大提升表面细节,使之具有深度感。它也是利用了视错觉,然而对深度有着更好的表达,与法线贴图一起用能够产生难以置信的效果。视差贴图和光照无关,我在这里是作为法线贴图的技术延续来讨论它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始学习视差贴图之前强烈建议先对法线贴图,特别是切线空间有较好的理解。
|
||||
|
||||
视差贴图属于位移贴图(Displacement Mapping)技术的一种,它对根据储存在纹理中的几何信息对顶点进行位移或偏移。一种实现的方式是比如有1000个顶点,更具纹理中的数据对平面特定区域的顶点的高度进行位移。这样的每个纹理像素包含了高度值纹理叫做高度贴图。一张简单的砖块表面的高度贴图如下所示:
|
||||
|
@@ -6,6 +6,10 @@
|
||||
翻译 | Meow J
|
||||
校对 | 暂无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一般来说,当存储在帧缓冲(Framebuffer)中时,亮度和颜色的值是默认被限制在0.0到1.0之间的。这个看起来无辜的语句使我们一直将亮度与颜色的值设置在这个范围内,尝试着与场景契合。这样是能够运行的,也能给出还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遇上了一个特定的区域,其中有多个亮光源使这些数值总和超过了1.0,又会发生什么呢?答案是这些片段中超过1.0的亮度或者颜色值会被约束在1.0,从而导致场景混成一片,难以分辨:
|
||||
|
||||

|
||||
|
@@ -6,6 +6,10 @@
|
||||
翻译 | [Django](http://bullteacher.com/)
|
||||
校对 | gjy_1992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明亮的光源和区域经常很难向观察者表达出来,因为监视器的亮度范围是有限的。一种区分明亮光源的方式是使它们在监视器上发出光芒,光源的的光芒向四周发散。这样观察者就会产生光源或亮区的确是强光区。(译注:这个问题的提出简单来说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有一张在阳光下的白纸,白纸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是出白色,而前方的太阳也是纯白色的,所以基本上白纸和太阳就是一样的了,给太阳加一个光晕,这样太阳看起来似乎就比白纸更亮了)
|
||||
|
||||
光晕效果可以使用一个后处理特效泛光来实现。泛光使所有明亮区域产生光晕效果。下面是一个使用了和没有使用光晕的对比(图片生成自虚幻引擎):
|
||||
|
@@ -6,6 +6,10 @@
|
||||
翻译 | Meow J
|
||||
校对 | [KenLee](https://hellokenlee.github.io/)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我们现在一直使用的光照方式叫做**正向渲染(Forward Rendering)**或者**正向着色法(Forward Shading)**,它是我们渲染物体的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在场景中我们根据所有光源照亮一个物体,之后再渲染下一个物体,以此类推。它非常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现,但是同时它对程序性能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对于每一个需要渲染的物体,程序都要对每一个光源每一个需要渲染的片段进行迭代,这是**非常**多的!因为大部分片段着色器的输出都会被之后的输出覆盖,正向渲染还会在场景中因为高深的复杂度(多个物体重合在一个像素上)浪费大量的片段着色器运行时间。
|
||||
|
||||
**延迟着色法(Deferred Shading)**,**或者说是延迟渲染(Deferred Rendering)**,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了,它大幅度地改变了我们渲染物体的方式。这给我们优化拥有大量光源的场景提供了很多的选择,因为它能够在渲染上百甚至上千光源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能让人接受的帧率。下面这张图片包含了一共1874个点光源,它是使用延迟着色法来完成的,而这对于正向渲染几乎是不可能的(图片来源:Hannes Nevalainen)。
|
||||
|
@@ -6,6 +6,10 @@
|
||||
翻译 | Meow J
|
||||
校对 | 未校对
|
||||
|
||||
!!! note
|
||||
|
||||
本节暂未进行完全的重写,错误可能会很多。如果可能的话,请对照原文进行阅读。如果有报告本节的错误,将会延迟至重写之后进行处理。
|
||||
|
||||
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基础教程中简单介绍到了这部分内容:环境光照(Ambient Lighting)。环境光照是我们加入场景总体光照中的一个固定光照常量,它被用来模拟光的**散射(Scattering)**。在现实中,光线会以任意方向散射,它的强度是会一直改变的,所以间接被照到的那部分场景也应该有变化的强度,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光。其中一种间接光照的模拟叫做**环境光遮蔽(Ambient Occlusion)**,它的原理是通过将褶皱、孔洞和非常靠近的墙面变暗的方法近似模拟出间接光照。这些区域很大程度上是被周围的几何体遮蔽的,光线会很难流失,所以这些地方看起来会更暗一些。站起来看一看你房间的拐角或者是褶皱,是不是这些地方会看起来有一点暗?
|
||||
|
||||
下面这幅图展示了在使用和不使用SSAO时场景的不同。特别注意对比褶皱部分,你会发现(环境)光被遮蔽了许多:
|
||||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